内容简介
《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》是一个“狼版”的三只小猪的故事,与我们听惯了的“三只小猪”的故事完全不同。那只残暴的可怕的狼不见了,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只戴着眼镜、彬彬有礼的狼,臭名昭著的狼要洗去自己身上的罪名,他说他被冤枉了,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……作者在故事里加入了记者这样一个现代媒体的角色,告诉我们有时事实的真相是可能被歪曲的。
“三只小猪”的故事相信很多的孩子和家长都耳熟能详,但是这本以我们熟悉的题材创作出来的绘本,却另辟新意,从“当事人”大灰狼的视角,向人们迫切地解释事情“真实”的情况。题材新颖,别具匠心。
在《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》中,谢斯卡一步一步地将狼和猪改头换面,铺陈出合情合理的"真相"。
他保留了故事原本的结构和角色位置,灵活地转变观点、角度,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是非对错和因果关系,让读者在似曾相识的情境中,一再有意料之外的惊奇。他让狼有名字(相对于只是"猪"的对手),直接和读者讲话。这样不但拉近主角和读者的距离,也吸引读者同情主角。是的,阿力是冤枉的。
第一, 他吃小猪是天性使然,是不得已。而且,小孩不也吃汉堡吗?(这其中的思考逻辑,由读者自己去想喽。)第二,重感冒打喷嚏,也是不得已。他自己多难受啊!第三,他是要为奶奶做生日蛋糕耶。这个理由不但正当,简直就该表扬。至于那些猪?第一只小猪盖了间危险易塌的房子,该算是自己笨死的。第二只小猪不但不聪明,还不友善。第三只小猪更凶恶,竟然开口骂老奶奶。你仔细听听阿力讲话,他一直很有礼貌,到这时才为了捍卫奶奶而失控。他是被这些又笨又凶的猪逼的。作者不但暗示"受害者"咎由自取,又加入一个现代角色"记者"——挡在读者和事实之间。他挑战原故事的可靠性,请读者接受这个"从未被报导道的真相"。
这个精心设计的故事,幸好落在画家莱恩•史密斯手里,因而有了最适当的造型、气氛和风格,变成生动完美的黑色喜剧。他说他知道必须用浓重的色彩——传统古典童话的色调,"如果画得太轻或太卡通化,会使原本狡黠的文字失去反讽的幽默感。"他用油彩和水性亚克力喷漆,再涂上层层透明的薄釉,制造特殊质感和点状效果,营造扑朔迷离的气氛。打喷嚏的场面,一再传递力量和动感。在造型和布景细节上,更可见图画不仅搭配文字,也扣紧作者的诉求。阿力,瘦长的脸挂着细细的镜框,白衬衫配条纹毛衣,还有整整齐齐的领结呢。他的墙上挂着奶奶的相片。而小猪脸,是凶恶的眼睛和大鼻子塞满小小的窗口。镜头拉远,狼抓狂的样子成了报纸的新闻图片,右上方一栏小字"适合猪阅读的新闻",层层新闻稿就像被处理过的事实,突显了外观与真实的误差。
史密斯使这《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》既轰动又畅销,也因此成为当代美国最受注目的图画书画家之一。他不仅在图像诠释上创新,塑造个性突出的角色;他在书的整体设计上所做的实验,更是造成震撼性的影响。他认为"设计性"是书最重要、却最容易被误用或忽略的特质。他不断尝试各种材质、方式,创造有趣的画面——画面包括字体、字形,从封面到封底读者可看见的每个角落。他排斥公式化和平庸,不只是制造噱头,而是为帮助读者进入情境,建立完整的故事场域。就如谢斯卡强调,童话改写不能强迫孩子接受大人的反讽幽默,而要让孩子有会心一笑的乐趣。这《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》被许多美国老师用来和孩子讨论"观点"、反讽、改写和书的设计等。
谢斯卡和史密斯用作品证明"认真对待幽默"的功力,被美国儿童文学誉为"不同的声音",也为许多孩子和大人带来不同的乐趣。
内容提要
蚂蚁王国的侦查兵把他们发现的一种好吃的东西,献给了蚁后。蚁后非常喜欢这些甜甜的水晶一样的东西。于是一支蚂蚁小分队出发去把这些好东西搬回来。中间有两只馋嘴的小蚂蚁却因为贪吃落了队。他俩在人类世界的厨房中,经历了好多危险的情况,不过最后终于化险为夷,两只坏蚂蚁乖乖地回到了蚂蚁的世界中去了。
作者范奥尔伯格把图画书分成两种,一种是给孩子安慰的感觉,有预见性的故事;另一种则让孩子曝露到各种事件中,直接感受激烈冲突带给心灵的震荡。本书恰好结合了两个方面:既有可以让孩子们喜欢的蚂蚁世界,又有刻意放大的人类世界的物品,视觉谜语般的阅读感受。既有让人觉得惊险的历险情景,又有让人松一口气的万事大吉的结尾。
内容提要
《你在听我说话吗?》讲述了两个好朋友在旅行中沟通不畅的故事。事情的起因就是他们对如何去海滩的意见不一致。
青蛙和长颈鹿要去海滩,青蛙有地图,知道路线,还知道具体的距离可是长颈鹿根本不听青蛙说话,只是一意孤行地往前走,无奈的青蛙只好跌跌撞撞地跟在后面,一路劝说。他们经过树林和地,到了有沙子的地方,又辗转到了有水的地方,可惜都不是海滩后,他们能到达度假的目的地——海滩吗?
这是一个讲述沟通的故事,目的地明明就在出发地旁边,为什么两个主人公绕了那么远的路才到达?
这也是一个讲述包容的故事。长颈鹿起初根本听不进好朋友的意见,固执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找海滩,青蛙虽然嘴上一直在抱怨,却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跟上了长颈鹿的脚步,试图把他拉回正确的路线。
这不正是生活中的你和我吗?
内容提要
《凯琪的包裹》是根据一个真实事件写成的。1945年5月,我母亲往欧洲寄了一个小包裹,里面装了一支牙膏、一双袜子、一块肥皂和一封短信。我母亲用难以辨认的潦草字迹送上祝福,也写下了自己的地址。
那年春天,有好几千个包裹从美国寄到欧洲,她的是其中之一。在儿童救助协会、天主教济贫会和美国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的组织引导下,全美各地的人们都努力将许多生活必需品装进纸箱,寄给那些有迫切需要的欧洲人。
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,欧洲遭受重创,建筑物被炸毁,道路和桥梁损坏严重,经济也极度萧条。大家都很穷,食物少得可怜,虽然如此,欧洲人还是尽力想办法度过了1945年的春天、夏天和秋天。但是,到了冬天,那个世纪最寒冷的冬天,气温低到华氏零度(大约为摄氏零下十七八度)以下,有些地方的积雪甚至深达三十英尺。寒冷的天气使许多欧洲人在家里发抖、生病、挨饿,也陷入绝望。在荷兰,有些人窘迫到不得不以郁金香球根裹腹。
我母亲的小包裹被送到荷兰的一个家庭,他们的大女儿叫凯琪。凯琪的父亲回信给我母亲,请求她为婴儿寄盒奶粉、白糖或一些肉罐头。凯琪一家人迫切的需要令我母亲心碎不已。于是,从一个女人所寄的小包裹开始,变成社会各界参与的行动,帮助欧洲人度过寒冬。白糖、奶粉和外套纷纷被打包装箱,从印第安纳州横渡大西洋运到荷兰。
凯琪一家人顺利活下来了,而且,当荷兰的状况渐渐改善后,他们也寄了一个包裹给美国的朋友一箱郁金香球根,我母亲和那些曾经帮助过凯琪家的人,把这些球根种在镇上的各个角落。
我想,那些郁金香应该都还盛开着吧。
内容简介
小火车卡尔是咕咕镇的货运火车。今天货运站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,交给他一项特别任务。吱嘎怪响的森林、黑漆漆的隧道、又高又长的跨海大桥……他能顺利通过,并完成任务吗?